:::
本屆得主介紹
高雄大樹龍目社區
高雄市大樹區龍目社區 謝坤淞
發展有庄腳味的農村體驗
發展有庄腳味的農村體驗
在謝坤淞理事兼大樹休閒農業區理事長的帶領及社區共同努力之下,社區曾榮獲「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」銅獎,也爭取USR,吸引鄰近大學生及在地青年服務。為提升鳳梨產業,也組團和臺南關廟、嘉義民雄、南投旺萊產業園區、宜蘭圓山、花蓮瑞穗、臺東鹿野及屏東高樹進行交流。社區現今也積極爭取環境教育場域認證,發展富有庄腳味的農村體驗產業。
澎湖湖西湖東社區
澎湖縣湖西鄉湖東社區 許政忠
從社區關懷到愛護海洋
從社區關懷到愛護海洋
湖東社區在98年即推動農村再生培根計畫,而總幹事許政忠多年深耕社區,將農村再生觀念引入湖東社區,105至今更辦理各項農村再生計畫,他積極投入農村再生、引動青年回留,用心推動社區關懷據點,發展生態解說與體驗DIY的遊程;同時關懷環境教育,期許在地居民與海洋共存、共榮的生活理念能持續推廣,也讓遊客產生環境認同感,共同維護環境與自然。
臺東關山崁頂社區
臺東關山崁頂社區 彭衍芳
米國學校校長帶大米小米打獵去
米國學校校長帶大米小米打獵去
身為米國學校校長,彭衍芳以在地農業資源結合休閒觀光,帶動社區就業機會。由於崁頂社區屬於封閉型社區,正適合發展以綠色環保為訴求之部落社區旅遊,結合傳統原住民文化及工藝,當地農產品,發展以綠色環保為訴求之低碳部落旅遊,開發出大米小米打獵去活動。不僅為社區創造更多農業休閒體驗,也帶動社區就業機會,增加青年返鄉或留鄉意願。
臺東金鋒賓茂社區
臺東金鋒賓茂社區 高世忠
排灣族青年譜寫鋒忠傳奇
排灣族青年譜寫鋒忠傳奇
排灣族青年高世忠,過去曾是職業軍人,退伍後回家從農。102年時成立金峰鄉雜糧產銷班第4班擔任班長,協助農民申請農機具,推動友善耕作與有機耕作;104年擔任賓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,積極舉辦文化活動、部落社造。同年,成立峰忠傳奇有限公司,將自身農業知識與行銷經驗分享給所有人,持續把原住民「食」的文化傳承下去。
臺東關山電光社區
臺東關山電光社區 潘寶瑩
持續擴大電光品牌影響力
持續擴大電光品牌影響力
位於臺東關山的電光社區可說是里山倡議重點社區,推動友善農法,田地發現穿山甲的蹤跡,有善食材回饋於社區關懷據點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寶瑩,先後建立電光農產品牌,包括有電光米、電光梅、電光咖啡等。期許未來能持續推動友善農法、透過網路行銷,留住年輕人,為農村注入新血,傳承農村社區文化。
花蓮光復馬太鞍社區
馬太鞍社區 朱進郎
深耕社區,協助農創再生
深耕社區,協助農創再生
在馬太鞍社區深耕多年的欣綠農園園長朱進郎,92年因為創新而成為當年最年輕的「神農獎」得主,他以欣綠農園為中心建置產銷平臺,增加農民收益,增加產業曝光率,結合原民特色作物推廣食育體驗,設置「樂齡園藝區」並導入專業開發園藝治療學程,提供互動式交流,以現有契作及農業合作為基礎,主動尋找青農合作,擴大留才與引才回鄉,協助社區創新。
嘉義東石塭仔社區
嘉義東石塭仔社區 吳淑芳
活化閒置資產,打造生態養殖示範區
活化閒置資產,打造生態養殖示範區
吳淑芳足足花了十多年時間,將塭仔社區從傳統漁村轉化為生態養殖研究場域。她認為:「打破社區框架、跨領域跨區域連結」是社區發展核心關鍵,期間除了認養閒置12年的港墘國小洲仔分校,以「先養老水再養蝦」推動生態養殖、透過「從一條蚵捲到永續餐桌」體驗推廣在地漁產。107年起更透過國際駐村青年團隊、新住民社區志工培訓等工作,讓社區資源使用最大化。
嘉義阿里山茶山社區
阿里山茶山社區 田佳玲
撐過轉型陣痛,協助農村永續
撐過轉型陣痛,協助農村永續
從一個洄游青年,到各項專案的統籌者,田佳玲與分享茶山地區推動友善農業的成果,看起來非常順利,事實上茶山社區自100年推動友善耕作以來,其實經歷了四年的轉型陣痛期,才有目前有機認證面積20.8公頃、18名有機農民取得有機認證等成果,讓社區農業得以永續發展。,而今年受邀擔任SEWF社會企業世界論壇講者,將協助臺灣原鄉部落青年自主發展的成功經驗,分享給全世界。
臺南後壁仕安社區
臺南後壁仕安社區 廖育諒
社區型社企,讓老有所用、幼有所養
社區型社企,讓老有所用、幼有所養
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被重要交通幹道環繞,卻卻常被遺忘,但這十年來已有莫大改變,而第一屆里長廖育諒就是主要推手。他自掏腰包捐休旅車作為社區的醫療接駁車,透過友善耕作推廣、將無毒米六級產業化,更成立了社區型社會企業,提供獨居老人供餐、社區維護管理及小朋友課輔的公積金,吸引許多青年洄游,也讓仕安社區獲得金牌農村競賽銀牌獎的肯定。
高雄甲仙大田社區
高雄甲仙大田社區 張琪
玩轉傳統文化,吸引遊客走入社區
玩轉傳統文化,吸引遊客走入社區
大田社區擁有百年平埔文化及廟宇文化,社區理事長張琪大力推動文化創新,除以嘉年華會等形式,讓更多年輕世代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,更結合巧手工藝坊,培力高齡婦女,獲得創業機會與就業技能。最後,再以一日遊程和二日遊程規劃甲仙地區私房景點,並透過市集導引遊客,讓社區成為讓遊客流連忘返的風景。
高雄六龜寶來社區
高雄市六龜寶來社區 李婉玲
走過風災,璀璨寶來
走過風災,璀璨寶來
擔任執行長的李婉玲曾協助莫拉克風災重建工作,參與社區工作18年。早期服務寶來地區居民及其他鄰近社區弱勢,經營老人照顧陪伴據點、學童課輔、新移民照顧、婦女培力,協助弱勢團體福,後來更投入風災後的社區與地方產業重建。除了全心為家鄉付出,她也期待可以影響更多人投入,讓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大家能夠安居樂業,代代傳承。
高雄永安新港社區
高雄永安新港社區 蘇國禎
點亮石斑魚的故鄉
點亮石斑魚的故鄉
新港社區是石斑魚的故鄉,理事長蘇國禎早在103年級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參與青年返鄉,同時結合石斑魚產銷班,積極開發更多商品,讓青年學子能學以致用,也讓產品更多元、更有創意。此外,更透過和第八產銷班共營黃金產銷聯盟,加強自主基礎加工,透過產品多元分散風險,以及農業教育的推廣等方法,深耕在地品牌,讓社區產業更永續。
臺中外埔永豐社區
外埔永豐社區 劉金湖
紅酒馬拉松領頭,以多元體驗帶動商機
紅酒馬拉松領頭,以多元體驗帶動商機
劉金湖自99年擔任總幹事,即成立虎腳庄農夫市集帶動社區產業發展,102年更首創「紅酒馬拉松比賽」,並透過跨域整合,引進臺中五號葡萄品種於后里、永豐、六分地區試種,催生在地葡萄酒產業,讓永豐社區在可自種、自釀、自產自銷的基礎下,成功建立「酒堡庄」品牌形象。為帶動在地特殊二級產業,永豐社區發展協會也持續透過體驗活動、企業認養、深度旅遊與餐酒會體驗等方式,和旅行社及企業福利機構結合,商業化永續經營。
臺中東勢慶福社區
臺中東勢慶福社區 楊嘉熙
團隊作戰,打造青年回留平台
團隊作戰,打造青年回留平台
為讓慶福社區達到貨暢其流,六級產業創生通暢,楊嘉熙促成臺中市社區聯盟成立,協助43個社區產業共同整合行銷。廣設市集、協助社區產品通過SGS檢驗、結合「山守現」銷售平臺無償提供銷售空間,並透過社區聯盟聯合行銷,不僅讓農民信心大增,更吸引更多青年投入食農、民宿、餐飲、創業和直賣所、網購行銷,為青年回留農村創造契機。
臺中豐原公老坪社區
豐原公老坪社區 陸冠全
多方跨域合作,引動青年返鄉
多方跨域合作,引動青年返鄉
公老坪社區有著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,陸冠全在105年接任社區理事長一職後,即以「歷史民俗人文氣息得傳承,好山好水產業文化展新貌」為願景帶領社區前進。除配合里山倡議,透過農村體驗系統宣傳社區四季農業特色,更透過假日農夫市集、社區工作坊讓遊客和居民可以相互交流。將「發展國際志工駐村中心」、「規劃國外旅客體驗行程」、「青銀共創新世代」視為長期目標,期望多方跨域,引動更多青年返鄉。
雲林林內烏塗社區
林內烏塗社區 林建安
觀光+食農,打造「教芋部」
觀光+食農,打造「教芋部」
烏塗社區近年以「教芋部」食農教育推動聞名,而總幹事林建安是重要舵手,除了無償奉獻自家一公頃土地,作為推動芋頭產業發展的用地外,更透過多元活動設計,如全國獨創的抬笱搶水競賽,行銷在地產業,成功建立烏塗與芋頭的品牌意象。並持續建構芋頭加工產業供應鏈,擴大契作,逐步推動國際化,為烏塗社區開創下一個黃金十年。
雲林古坑草嶺社區
古坑草嶺社區 劉小貞
以環境教育認證,打造觀光大平台
以環境教育認證,打造觀光大平台
劉小貞在社區理事長任內,對外成功鏈結古坑山線旅遊資源,成立大草嶺旅遊平臺,對內結合社區及草嶺生態地質國小資源,推動環境教育場域認證,並引動青年回留,成功推廣咖啡友善耕種面積達100公頃。在卸任理事長一職後,劉小貞仍持續帶領社區居民參與導覽解說培訓,進行人力培育,為環境改善、產業活化、文化保存、生態保育而努力。
嘉義梅山太平社區
嘉義梅山太平社區 嚴清雅
拔尖亮點,帶動地方產業發展
拔尖亮點,帶動地方產業發展
嘉義縣梅山鄉太平社區的太平雲梯,已是全國知名觀光景點,嚴清雅為社區繁榮發展,自95年即倡議興建設太平雲梯,為此事曾舉辦超過5千場次演講與說明會,以及5百多場協調會。於此同時,嚴清雅也善用嘉義茶鄉資源,打造「蜜雅紅茶」,推動茶文創,如咖螢杯、茶咖所聞杯、非賞不可杯,並創立假日市集,打造藝文行銷產業鏈,帶動地方產業發展,為社區帶來多元收入。
苗栗大湖栗林社區
大湖栗林社區 涂育誠
友善環境奠基,社區成生態研究場域
友善環境奠基,社區成生態研究場域
在涂育誠宣導友善耕作及多元農事體驗的努力下,,101至107年連續六年獲得休閒農業區優等評鑑,自108年接任薑麻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後,更以「無毒袋薑耕種」成功建立友善環境耕作模式,並結合地方文化故事及食農教育體驗,深化導覽行程。此外,近年來社區在生態保育推廣有成,更成為國人賞螢最佳去處,近四年賞螢人次每年都有40%的成長率,為社區增添更多亮點。
苗栗大湖義和社區
大湖義和社區 黃文詣
組返青富民聯盟,協助青年鏈接國際
組返青富民聯盟,協助青年鏈接國際
黃文詣在苗栗縣大湖鄉義和社區打造「橘二代」品牌,除透過整合地方農業,成功行銷在地,更打造「返青富民聯盟」,吸引青年回留,目前成員已達460人。此外,透過和超商龍頭7-ELEVEN合作市集,邀請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、全世界前五大手工果醬創辦人及整合全臺12個客庄舉辦的「慢食祭」活動等作法,為社區帶來多元效益。
苗栗苑裡苑坑社區
苑裡苑坑社區 林彥伶
古厝新生,衍生無限商機
古厝新生,衍生無限商機
林彥伶理事長,花了18年進行老厝新生,成功凝聚社區共識,更透過「苑坑幸福村」,結合古宅遊程導覽、廚房料理、糕餅製作DIY、遊客接待及設施維護,提供青年發揮舞臺,也讓弱勢族群得以自立。此外,成功串連影視資源,百年古厝成為各大電視臺取景拍攝地點,衍生出古厝短劇、民宿體驗等系列活動,帶動社區休閒觀光經濟動脈。
臺中大里竹仔坑社區
大里竹仔坑社區 賴素鈴
化農廢棄物為文創,推動農村產業休閒化
化農廢棄物為文創,推動農村產業休閒化
竹仔坑社區賴素鈴理事長為替社區農產品加值,媒合企業合作,目前每年可銷售荔枝乾600公斤、龍眼乾肉400公斤,更在大專生洄游新南向計畫的協助下,與學校合作,研發出荔枝蜜。為推動六級產業,社區更以「植物染」,將農業廢棄物化為文創商品,並於105年透過「農村好物」累積農村產業升級資源。
臺中后里區泰安社區
后里泰安社區 李奇芳
推動六級產業,營造友善環境
推動六級產業,營造友善環境
泰安社區以稻米、芋頭聞名,社區理事長李奇芳積極與青年回留團隊合作,研發出米香芋頭車輪餅冰淇淋,並以生物炭改善有機黑豆田區的酸化土質,並透過社區醬油工廠,製成友善黑豆醬油,朝六級產業目標推進。106年起由中興大學與越南、泰國合作的國際駐村團隊,更進一步以「營造友善社區環境」為主軸,為社區銀髮族與遊客營造更舒服的環境。
臺中后里仁里社區
后里仁里社區 徐振捷
結合品牌行銷與社企,化農棄為綠金
結合品牌行銷與社企,化農棄為綠金
徐振捷104年參加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,開始進駐臺中市后里區仁里社區,將原是農廢的梨梗變身成為文創商品,過往梨梗的燃燒處理會產生煙害,因此將之命名為「梨煙筆」,並榮獲臺中市十大伴手禮首獎的肯定。為解決農業廢棄物的問題,徐振捷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創立「梨理人農村有限公司」,以梨梗製筆、梨枝染布及彩繪葫蘆等方式,將原有的農棄物透過創意製成商品,化為「綠金」。
宜蘭縣冬山鄉
中山休閒農業區 林長輝
用心打造無毒有機好環境
用心打造無毒有機好環境
擔任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理事長的林長輝,以打造「國際休閒養生村」為目標,持續推動有機農業發展,規劃無農藥的安全社區,協助社區茶農夏季製作紅茶,增加茶農經濟收入。每年舉辦紅茶分級評比活動保存傳統的茶村文化,結合休閒產業發展推動精緻農業,期許讓年輕人能夠返鄉創業,傳承老一輩製茶技術,為社區帶入新血及創新力量。
新北市坪林區
金瓜三號 蔡威德
讓坪林茶香悠遠芬芳
讓坪林茶香悠遠芬芳
蔡威德因為學生時的專題研究而認識坪林,他看見了坪林的美麗與哀愁,成立在地體驗工作室「金瓜三號」,在106年透過水保局回留農村個人組計畫,號召12位種茶青年,成立「新茶世代」,參與坪林包種茶節-茶青館的主題設計、協助成立坪林青年茶業發產協會,更在108年促成坪林永續生產合作社。蹲點社區多年,為坪林創造嶄新茶鄉風貌。
新北石碇光明社區
螢火蟲書屋 葉家豪
點點螢火 照亮石碇
點點螢火 照亮石碇
葉家豪是十八重溪山村的孩子,105年回到家鄉石碇時卻發現童年美好已不復存。為了讓環境永續,106年他租下年久失修的十八重溪聚落礦工老厝,修復為森林裡的「螢火蟲書屋」,隔年也以「建立山城養菇、推動里山體系及促進農村共營計畫」為題,獲得水保局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計畫支持,持續發展文史保存活動,更跨域整合發展地方創生。
桃園龍潭大北坑社區
大北坑社區 江增平
以社區再造保存客庄文化
以社區再造保存客庄文化
江增平是桃園市龍潭區的大北坑社區總幹事,大北坑社區是客家聚落,離都會不遠卻遺世獨立,居民積極保存客家傳統,與環境共生。他平時積極協助環境改善,也積極鼓勵動青年參與農村,目前青年留農人數達11位,為大北坑注入活力;此外,打造螢火蟲動及獨角仙生態園區、以農村體驗及食農教育,每年吸引上萬人次造訪大北坑。
新竹北埔南埔社區
北埔南埔社區 包佳靜
觀光精緻化,為偏鄉導引資源
觀光精緻化,為偏鄉導引資源
南埔社區是第一個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,社區發展良好,擁有很強的觀光能量,包佳靜為兼顧社區生活品質,,透過提高導覽價格30%等方式,以價制量,讓遊客由萬人降到三千出頭,但總收入僅微微下跌7~10%。在偏鄉教育部分,運用在地食農環境教育模式鏈結學校,更間接活絡在地小農與學校間多元合作模式。
新竹寶山新城社區
寶山新城社區 王翎鳳
農特產加值,累積社福公基金
農特產加值,累積社福公基金
在企業經營輔導計畫協助下,王翎鳳成功在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推動「寶山糖業文化」,生產出具有甘蔗味道的獨特黑糖,並將原先滯銷的南瓜、芋頭及柑橘等農作物融入食材中,研發出受大眾歡迎的產品。並將盈餘20%回饋社區,成立「新城社區共食學堂」與「寶山鄉樂齡學習中心」,以及藉由分享會、發表會與課程推廣,讓農村發展與環境永續得以兼顧。